2007年6月30日

我也来说说快乐男声

预告:没什么好话,喜欢快男的就别进来看了


今晚是快乐男声"5进4"的决赛。快男和我本来没什么关系,我不喜欢湖南卫视,湖南卫视也不喜欢我。不过由于某mm热心地向我电话转播赛事进程,我还是在第一时间知道某位大叔被淘汰的消息。虽然谁晋级谁挂掉对我来说远远不及小桥煎饼涨价的消息重要,但是听说某位选手在短短半个小时里收到了五十多万票的时候,我还是小吃了一惊。算上五位选手之前一周的累计投票和今晚的PK投票,总数应该不会低于两三百万票,按每票一元钱计算,这么个晚上就烧掉了几百万人民币。几百万不是个小数字,我不禁想,这么大的一笔钱,是谁砸出来的?

投票的主力估计有三大群人。一是掏零花钱的中学生,二是迈入小康的白领,三是铁杆fans们。

中学生们大都是毫无理由地只因为看了一眼某个青春洋溢的超女快男然后就死心塌地地每天省下买早饭和参考书的钱来投票。虽然这样的行为毫无理性可言,但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就像老罗说的,谁没年轻过呢,谁忍心责备这些不懂事的小孩儿们呢。不过有些话一定得给你们说清楚。父母辛苦挣钱没时间照顾你,每天给你零花钱买早饭吃,你却背着父母饿着肚子去发短信,这是你的不对。古人说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虽然现在你不爱惜身体也没人指责你不孝,但至少还是体谅一下父母的不易和苦心吧,他们给你钱不是用来给汪涵买早饭的。

白领精英们大多比较富足,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每周砸几百元投票玩玩。也许你会说,我自己挣的钱爱给谁就给谁。当然,你有钱怎么花都行。不过我不知道你家有钱到了什么地步,要给一个年收入10亿的电视台捐钱。如果你真的钱多到花不完一定要捐出去不捐就不痛快,或许捐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农村小孩会比捐给湖南卫视更有意义,你坐在电视机前看一晚上快男花掉的钱足够他上一年学。

至于铁杆的fans们,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你们确实觉得某选手生活艰难令人同情,拿不到快男冠军就只能回家卖米线,那么我建议你把用于投票的钱直接寄给他。短信投票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只不过白白肥了湖南卫视而已。去年冠军尚雯婕同学为湖南卫视拉到的短信数以千万计,而她过去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两百万,现在正为了换公司出唱片而导致的800万违约金而焦头烂额。如果fans们把投票的钱直接寄给尚同学,别说出一张唱片,就是她自己开唱片公司都快够了。

一句话, 付费短信投票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浪费财富。

话说选秀节目发源自美国,本是极为火爆的民选造星运动,屡屡创下收视率奇迹,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体现了草根阶层的民主精神。这个节目传到社会主义中国之后变了味道,免费短信投票摇身一变成为付费投票,直接把好端端的民意选秀变成了烧钱大赛。湖南卫视这几年举办超女快男大赛,表面上看是在帮助平民们实现乌鸦变凤凰的梦想,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短信投票挣钱。每次看超女快男的比赛,主持人从头到尾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不断变着法子或明示或暗示地鼓动观众们掏腰包投票。至于选手本身,不过是通过选票拉钱的工具而已,能拉到短信的就供起来,拉不到或者拉得少的就赶快走人。虽然湖南卫视一直标榜自己不操纵比赛结果,但遗憾的是这话就像百度标榜自己不通过人工干预搜索结果一样没人相信。如果一位选手晋级能够带来更多的短信投票,评委必定会在首轮就送他过关。如果一位选手长期待定能够带来更多的短信投票,他们就会让这位选手一直痛苦地待在待定席上。他们还引入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末位淘汰制,每周评比各位选手拉选票的业绩,然后把创造利润最低的选手赶走。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单位成本收益最大化,养更少的人实现更多的收益。二来可以杀鸡儆猴,刺激观众投票。每场比赛被淘汰的选手都会被渲染得无比悲情,以此警告一下各位电视观众,你们要是不努力投票的话下周你中意的选手也会落得同样的凄惨下场。这大约可以类比为保险公司推出了几十个帅哥美女保险推销员,向公众放话说每周会开除一个业绩最差的推销员,并且残忍地挑断他的手筋脚筋吊在菜市口示众。为了保护心爱的帅哥美女,民众只好争先恐后地买保险。

最郁闷的是,这么一档子全民参与烧钱的活动,在烧掉了几个亿之后,并未如预期中捧出几位实力歌手。回想80年代香港的选秀活动捧出了张学友这样的世界级歌手,而我们这几年轰轰烈烈的烧钱造星运动的结果却只是造出来一堆所谓的人气歌星。他们忙于各地走穴捞钱,为了尽快资金回笼不惜偷工减料,凑齐两三首歌就敢发专辑,还巨贵。对比一下张学友每张专辑都是十多首歌,他们当歌迷都是傻子吗?无非是和当年的F4一样趁着观众还记得他们的时候赶紧捞钱,不然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可没有工夫像周什么伦那样一张唱片录一年。可是,难道以后我们就要靠这些人来代表华语流行音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超女快男这档子事,短信投票劳民伤财,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和实际意义,不过是个纯娱乐的表演性质节目,和《还珠格格》之类的呕像剧没什么本质区别。大伙儿吃饱了没事干随便看个乐,汪涵姑妄言之,咱们姑妄听之,不值得砸几个亿去较真。

答辩归来

论文发给老板N天没消息,眼看快到截止日期了,决定今天下午直接到办公室找老板,请老板赶快给预约一下答辩。于是上午赶紧写好讲演用的PPT,20页,估计差不多15分钟能讲完,之后5分钟的问答。一共20分钟,正是五道口理工学院的标准答辩流程。

最近一周陆续有同学答辩,我对答辩老师的众生相也略有耳闻。有的老师明明什么都听不懂,偏偏聚精会神地边听边点头,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论文中有几处逗号应该改成句号。有的老师索性昏昏欲睡,台上的同学只好像牧师一样强作精神饱满状。最郁闷的是答辩老师和自己老板有梁子,逮着个问题就一问到底,不问到目瞪口呆不罢休,即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不知道我的答辩会是什么样子呢?

下午找到老板,老板说好啊好啊我这就叫人给你答辩,然后一个电话叫来了组长。我想老板就是老板效率真高,预约的时间都省了,赶紧在心中把PPT的内容又默念了一遍,怀着悲壮豪迈的心情迎接传说中的答辩。

组长拿起我的论文看了一遍,问道:"你想得多少分?"
我一惊,这是什么问题,师兄没有教过应对之策。战战兢兢地说:"八九十吧。"
组长点点头,在答辩记录表上填了个90,签上名字还给我。
我有点不敢相信:"这就算是答辩了?"
组长呵呵一笑,拍拍脑袋送我出门。

嗯,这就是我的故事。

午睡作了个梦

午睡小憩一会儿,梦见自己骑车去西直门某书店买书,买太多扛不动,就打了个车回学校。快到东门的时候想,不对啊,我的自行车没有存在东门,而是被我扔在西直门了,那我到了东门没车可骑,还得扛着书走很远的路回寝室。于是赶快跟师傅说改去东北门,距离寝室近一点。可问题是车还在西直门,改天我还得特地打车去西直门把车骑回来,多亏啊。忽然又想起来,好像我刚才在午睡做梦啊,那我到底有没有把车放在西直门呢?如果我一直是清醒的,那么我确实把车扔在西直门了,躲不掉改天得去取回来。如果我骑车去西直门是做梦,而现在是清醒的,那么我没有把车扔在西直门,一会儿回到寝室应该就能在楼下找到我的车,这个情况是最好的。如果我现在一直是在做梦,得,存车和买书的事儿都是假的,我也省得清闲。但我还要不要付出租车钱呢?想啊想,头都想破了都没想明白。往窗外一看,咦,这地方怎么不像学校啊?问师傅咱们到哪儿了,师傅说西直门书店啊,你不停地念叨西直门我就把你拉回这书店来了,车钱一百,要发票不?我一惊,就醒了,然后很高兴地发现自己躺在寝室的床上。赖掉了一百块,不错不错,顺便赞一下自己做梦还能保持些许逻辑。

哪位同学教教我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在梦里?

mm可能放弃独立blog

今天sillysnailmm告诉我,她可能会放弃我给她搭的独立blog(www.sillysnailmm.cn),改用163的blog托管服务。作为一个经常煽动大家用WordPress搭建blog的IT民工,作为水木SocialSoftware版(其实几乎是WordPress版)的版主,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失败。

sillysnailmm打算离开独立blog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速度缓慢,二是163有漂亮的界面和相册。

话说我给她选的主机是盘古空间,应该说是国内最好的的虚拟空间服务商,可不是什么小猫小狗公司。速度慢的原因只有一个,网络南北分治。当年中国电信一统江湖的时候,正值美国政府起诉微软垄断,要拆分成Windows和Office两家公司(后来由于美国进入IT冬天而不了了之)。咱们的某些公务员们眼瞅着大洋彼岸起火热闹,也跟着嚷嚷我们要市场经济要良性竞争要反对垄断,于是劈头一刀把中国电信也给拆分了。可惜这些赶时髦的公务员们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拿尺子在地图上愣头一划就给拆成两家。新成立的电信和网通马上签了互不侵犯条约,划江而治。从此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的垄断消失了,变成了电信和网通两家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垄断。寡头垄断变成了双寡头垄断,一个大局域网变成了两个小局域网,老百姓的腰包并没有变得好过,但是南北之间的网络互通从此成了个严重的瓶颈。有人说,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咱俩就住在隔壁偏偏你在网通我在电信。到了今天,全世界都在热炒下一代互联网web 2.0有多么多么令人心动的新特性,我们还在为了最基础的南北畅通而不懈奋斗。现在国内卖的最火的网络产品居然是教育网直通车、NetPas之类给网通电信教育网搭桥的服务,令人心寒,感觉就像是三十年前,人家坐着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而我们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地斗来斗去――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言归正传,南北分治的直接影响就是sillysnailmm在学校里很难登录上自己的blog,自然也就没有写日志的动力,搬家也是情理之中了。
至于说相册,她的blog上本来也有个相册,是Flickr提供的相册服务。可以说,Flickr算是目前做得最好的网络相册服务了。不过可惜,但凡好东西到了中国必然撞墙,比如当年的Google,比如Wiki,比如Technorati,比如Blogspot(题外话:非对称同学,不是我懒不去你那儿留言,实在是上不去),自然Flickr也难逃一劫,上个月被伟大的GFW无情地挡在了国门之外,sillysnailmm的相册也随之沦为摆设。

写到这里,读者朋友要说SillySnail这家伙又愤青了。No, No, No. 常言说得好,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乌七八糟的网络环境非但没有让我失去投身网络行业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我高调进军IT界的决心。技术不成熟,市场不规范,正是大有可为的地方,要是什么都成型了反倒没事可做了。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把这些只知道弹广告窗口的ISP们统统赶走,创造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

2007年6月22日

暑假实习

以后要改行做计算机了,除了抓紧时间补课之外,还得多攒攒实战开发经验,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所以打算在暑假里找份实习工作。五一的时候花了两个小时写了一份中英文简历(借了牛人Susan So的简历做参考模板,景仰得一塌糊涂),到网上四处寻找实习机会,见着招实习生的就投一份。今天夏天打算在北京招实习生的公司,只要跟我以后的搜索和算法专业沾点边的,几乎都没逃过我的骚扰。当然,作为一名毫无专业背景和实习经历的物理系学生来说,惨不忍睹的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列在下面供大家寻求心理平衡

Google          被无视
微软亚洲研究院  被无视
微软亚洲工程院  拒信
IBM研发中心     被无视
百度研发部      拒信
搜狐搜索部      被无视
爱立信          被无视

有一个有趣的悖论,很多公司招人的时候都很看中应聘者之前的实习经历,作为个人素质的重要参考。没有过任何实习经历的人不容易拿到实习机会。这不是扯淡嘛,谁都会有第一次,咋办?后来问了师兄才知道,除了特别特别牛的"�人"之外,大家的第一份实习机会都很难拿。那第一次该怎么开始呢?一般来说请熟识的师兄师姐向所在公司推荐实习是个不错的捷径。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有传帮带的好习惯,比如我即将离开的五道口理工学院和番茄兰即将进入的五道口印钞研究院。师兄师姐的推荐为双方都省去很多力气,可以帮助拿到第一份实习。至于以后的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我有个从小玩到大的表哥在摩托罗拉,正打算找他帮帮忙,不料他回信说已经跳槽到安捷伦整整一年了,汗……跑到安捷伦公司网站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和我相关的部门,只好作罢。最后还是不得不动用老爸老妈的关系,找了老妈的一位同学,荐进同方公司实习,在中国知网的搜索部门(search.cnki.net),七月毕业后就过去,希望能努力干好好攒下宝贵经验,争取明年能够进Google微软IBM去实习。

PS:鲁达生日快乐:)

哀悼

早上接到老爸的电话,一位熟识的阿姨昨天晚上遭遇车祸去世。震惊,非常震惊,直到现在我都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能说没就没了。

阿姨人很好,有西北人特有的豪爽,总是开朗地大笑,和她说话从来都不会感到一丝拘束。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小辈,她都特别尽心。当年老爸在廊坊突发急病,全靠阿姨一家多多照顾,立刻送到最好的医院,一分钟都没耽误,我们全家至今感激不尽。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她帮忙送我到学校报到,看到学校里的学生人手一辆自行车,马上要把家里一辆值六百多的山地车送我,我没好意思要。后来她每次见到我都会拉着我去买些衣服什么的,我也没好意思要,她悄悄跟人打听到我喜欢穿白色T恤,买了一堆硬塞给我。有一次去她家看到养了两只仓鼠特别好玩,会钻洞的那种,她非得送我一只,推都推不掉,直到老爸说活的仓鼠带不上飞机才作罢。有时候周末阿姨一家会开车到北京玩,总是会拉上我一起吃饭一起玩,就跟自家孩子一样。她说,我老爸老妈都不在北京,她帮忙照顾是理所应当的。可是怎么能想到,这么活生生的一个好人,转眼之间就不在了。

她儿子与我年龄相仿,阿姨总是担心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要我多多帮忙提点,可惜我一直有负所托。现在他念大二,两年后就将参加工作,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但阿姨却没能等到享清福的日子。呜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天是父亲节,希望天下的朋友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

愿阿姨在天堂安息。

Dad deserves the best

老爸的东芝笔记本又旧又慢又沉,一直想换一台新的。昨天终于不能忍了,亲自跑到成都磨子桥电脑城去买笔记本,结果被奸商绕得云里雾里。老爸决定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在北京帮他搞定一台。他今天从成都出发,先去西安呆两天,然后到河北廊坊的华北油田讲课,其间路过北京的时候到我这儿拿本子。我一口答应了下来,于是老爸今天轻装出发,旧东芝就直接扔在家里了。多年来这还是他头一次出差不带笔记本,看来是准备在我这儿拿了新的直接去讲课。一想到这台尚未经过实用的全新笔记本立马就要上大场面,担负起商业课程的演示大任,我顿时感到重任在肩,一定要好好地挑选。

其实可选的本子不多。商务笔记本要求稳定性能,只在ThinkPad、Sony、HP这几家主流品牌里面选就行了,其它的阿猫阿狗不用考虑。论外形,老爸就看上了ThinkPad和Sony的,根据水木民谣"GG用ThinkPad,MM用Sony,其他人用神舟",我就定在ThinkPad吧。老爸整天背着本子满街走,一定要给他选个轻的,那就只有ThinkPad的X系列了。

寒假的时候帮老爸参谋过,选了一款ThinkPad X60 KFC(注:这是款型代号,并不意味着买笔记本送炸鸡全家桶)。重量1.43kg,算是市面上非常轻的笔记本了。价钱一万出头,我觉得性价比相当不错。可惜老爸仍然觉得有些沉,让我再找个更轻的。那就只有X60s系列了,比X60系列轻0.2kg左右,差不多是市面上的极限重量了,但是性价比不及X60。

在网上找了一堆X60s笔记本的配置单,挨个挨个看,总是找不到满意的。主频合要求的内存太小,内存够的屏幕又太大,挑来挑去最后选了一款X60s AF2,重量1.22kg,市价一万二,贵是贵点,性能和重量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下午打电话问代理经销商有没有现货,居然告诉我这一款已经停产了,我@#!(%#@*$@*^%%#@,这可是2006年的本子啊,换代也太快了点吧。没办法,再找找吧。这次学乖了,不上网去查资料,直接找经销商要销售清单。又经过几番比较挑了一款X60s 73C,和刚才那款配置差不太多,算是它的升级版吧,贵一千多。赶紧约了经销商明天看货,我要亲自去验机。

到这儿应该算是差不多都搞定了,但是忽然想起来,X60s系列的CPU是老款的酷睿芯片。Intel公司刚刚发布了酷睿2芯片,老款的酷睿芯片很快就要停产了。花一万三的巨款买了片快停产的芯片,无论如何都不好交代。再上网找找看,ThinkPad只有X61和X61s系列配了新款的酷睿2芯片,但是只有美国有销售,国内还没上市。郁闷,后天就要交本子给老爸了,即使现在找美国的朋友带也来不及。

最后基本上确定要这款X60s 73C了。虽说比较贵,好歹性能不错,而且还有些能拿的出手的小玩意儿,比如高亮的显示屏,比如指纹识别身份认证,显得很专业的样子。记得05年在香港看到ThinkPad推出指纹识别的笔记本,特别激动,整天想着要是我有这么一台笔记本,就拿脚趾头作密码,每天早上起来光着脚丫子往笔记本上一蹭,屏幕刷地一下就亮了,多酷啊。

话说选笔记本还是挺麻烦的,忙了大半天,前前后后换了好多台才总算找到基本满意的。要是在美国就好了,根本不用理会那些乱七八糟的配置型号,直接上网定制,想要多大硬盘就要多大硬盘,想要多大内存就多大内存,方便的很,还比国内便宜不少。早知道我就争气一点出国念书了。话说回来,虽说选笔记本麻烦,虽说为了追求轻薄多花了不少钱,但这样的精挑细选最后能让老爸用着顺手顺心,还是挺值的,多花点钱其实无所谓。下周是父亲节了,就当送给老爸的礼物吧。也提前祝所有朋友的父亲,节日快乐。

Dad deserves the best!

学院派作风

记得前两年央视拍神雕侠侣,饰演杨过的黄晓明受到颇多非议,不少人说他学院派作风太浓,与杨过亦正亦邪的痞气相去甚远。意思大概是说他科班出身,走的是堂堂之路,演不了街头小混混。SillySnail极少看电视,倒是对这个学院派作风的说法颇有兴趣。现在的大学中几乎都有"学院"这么一级机构。设立学院的本意是把一些背景相近的系合并在一起加强交流和管理,但现在却有些变味,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学院而学院,SillySnail借用过来将其称之为"学院派作风"。

比如SillySnail所在的五道口理工学院,解放前只有四个学院,文理工法,甚是齐整。而现在已经有了十三个学院,远远超过了专业增加的速度。仔细一看,有建筑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水利学院。它们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个"系"合并到工学院里面,却偏偏都单独列出成立了学院。还有公共管理学院,它没有一个下属系,可以直接叫做公共管理系,却也成立了学院。放眼望去,学院林立,蔚为壮观。一两个系也成立学院,就加强交流和管理来说收益不大,但这显然不是决策者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学院"这两个字本身。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让国人极为注重面子,介绍他人的时候必然在姓名前面加上一大串头衔,不如此不足以表现其声明显赫,某某学院院长自然比某某系主任听起来更加气派响亮。头头们的名片更光鲜,招生也更容易些。

再比如隔壁汴京大学,大学之下有部/院/系三级,繁复的结构令人心生敬佩。中国特色,但凡古怪的东西必有历史原因,这缘于前些年汴大合并了隔壁的汴京医科大学。人家医大好歹也是堂堂211重点,不甘心在汴大屋檐下降级成医学院(SillySnail插一句嘴,既然不愿低头又干嘛合并呢),于是汴大的领导们富有创造性地将其命名为"汴大医学部",地位在学院之上。"学部主任"的名片虽然不如原来的"大学校长",但总比"学院院长"还要高一点点。况且中国人对于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普遍有一种敬畏之心,医大校长也就欣然接受了"学部主任"的称号。但这下在汴大捅了漏子,其它学院的院长们不干了:凭什么新来那个家伙的名片比我们的气派?孔庆东家的老爷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厚此薄彼最要不得,于是汴大索性把各个学院统统收编成学部。各位院长满意地领到了新名片,从此相安无事,继续为科学献身。

中关村内TOP2的两所大学尚且如此,其它高校更不用说。而今当前眼目下,学院派作风盛行于在神州大地的广大高校中,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升级潮流。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各高校的某某系争先恐后地升级作某某学院,谁要是不改名就显得落后于21世纪的新时代中。肉食者鄙,他们简单地认为只需要换个名字就能身价倍增。至于把中文系改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不是就可以比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更加博学,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进一步地,既然各系升格成了学院,那么学校的名字也得与时俱进。前些天SillySnail去北京广播学院拜访一位朋友,走到地铁门口才知道北广已经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啧啧,由广播扩展到传媒,由学院升级到大学,果然气度不凡。可是朋友说,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新名字,对老名字有感情,还是习惯自称"广院"。为什么要扔掉几十年的老名字呢?朋友说,广院的院长出访国外高校,经常被误以为是二级领导,对方派个Dean(系主任)来接待,让院长好不生气,于是不顾师生的反对毅然决定摘掉"学院"的帽子。改名之后,院长的名片升级了,生源也顺带好了起来,可谓双赢。

还有SillySnail从小长大的西南石油学院,去年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名声响亮,招生的时候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院里的王牌系"石油工程系"前些年改名为"石油工程学院",该院院长名片上印着"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感觉很是无厘头。因此学校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从"学院"升级成"大学"。由此可见把college school和institute不加区别地统统翻译成"学院"是多么<bold>哩愚蠢</bold>。

至于其它诸如机械学院改成理工大学,矿业学院改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改成财经大学,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最后的结果是名声响亮生源不愁,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只有可怜的高考考生们面对着高校列表上一个比一个响亮的大学名号如坠云里雾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中国大学近期改名大全》(http://learning.sohu.com/s2006/gk3622/),原作者siwer(http://siwer.blog.sohu.com/)。一场闹剧,止增笑耳。

看到这里,有同学要问了,这说的都是去掉"学院"的名号,跟你说的学院派作风恰好相反啊?稍安毋躁,待我慢慢讲来。所谓学院派作风,不过是所有这些执着于面子名号的院长大人们的通病的代名词,并不仅仅包括由"系"升"院"。各位同学若是拘泥于字眼,与他们又有何异?再说了,现在高校纷纷从"学院"改名为"大学",谁知道过几年不会反过来呢?随着西风渐起,麻省理工学院MIT风靡中国,学院(Institute)的名号悄然走俏。国内的哈工大和北理工虽然是堂堂大学,却不约而同地把英文名写作HIT和BIT。如果某天被上文那些目光高远的校长大人瞧见了,说不定便会掀起新一轮的"学院"改名风潮呢。那个时候西南石油大学的头头们没准会把校名再改回西南石油学院,呵呵。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注重面子工程,在今天的大学里并不鲜见。除了汲汲于改名之外,举债几十亿大兴土木,耗资百万建观景电梯,也是许多大学惯用的手法。以致于某校爆出资不抵债的丑闻,校长大人依然能够安之若素。这是题外话,改日再侃。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知道今天有还几人记得?

开了个分舵

很多同学抗议我在blog上写网络搜索啊Google API之类的东西太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娱乐兴趣。出于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一贯作风,我决定今后不再在这里写专业性内容,只写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卦新闻。当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IT民工,我对网络应用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因此我今天另开一个分舵专门用来写一些不太八卦的内容,比如网络搜索方面学习的心得、blog架设的体会和对混乱的IT业的一些想法,欢迎不怕枯燥的同学前往批阅。网址是www.sillysnail.net,名字暂定为"笨蜗志",版式仍然沿用现在的。刚才想到一个更酷的名字叫"笨蜗居.NET",大家觉得那个好听些?

2007年6月2日

Google开发者日2007

Google开发的Picasa相册、Map地图、Blogger博客、Calendar日历等服务不光提供给用户使用,也提供给开发者们,允许他们将Google服务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例如房地产销售网站可以在自己网站上嵌入Google Map向消费者提供楼盘地段信息。Google每年都会有一天在全球各地同时举办开发者日活动,邀请各界开发者参与讨论交流,听取大家的反馈。今年是第一次来中国,以后可能每年都会在中国开设会场。

上个月在朋友的blog上看到Google开发者日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网站登记,没想到居然不久就收到了精美的邀请信,激动得不得了。今天早起(真的很早,我这个学期还没在八点前起过床)直奔新世纪饭店的会场,发现这饭店就在钱柜隔壁,不错不错,参加完活动可以顺路去K歌。

早上先是李开复致欢迎词,谈对未来软件开发的看法。某同学激动地对我说,天天看李开复的书,今儿总算见到活的了,呵呵。传统的软件模式是基于客户端的,用户必须先在本地安装才能使用。而Google现在提倡基于互联网、浏览器,跨平台的开源软件。用户不必在本地安装,只要用浏览器就可以使用,比如Google提供的地图、相册等服务,再比如下午周欣工程师演示的一个demo,用网页模拟PowerPoint编辑器,可以在线做出非常漂亮的幻灯片来。这样的想法很鼓舞人心,如果以后的软件都能做成这样,开发者不再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编写软件,用户也不需要在本地安装任何软件,该是多么方便啊。我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PC和NC(Net Computer)之争。不少人认为每一台PC都安装系统和软件是对硬盘资源的极大浪费,可以把所有服务放在网络上,本地只需要很小的硬盘安装系统或者根本不需要硬盘,这样的电脑称为Net Computer,类似与很多高中机房的无盘工作站。当时微软坚定地站在PC一边,认为网络发展状况还达不到能够代替本地应用的程度,PC不会被淘汰。确实,网络的限制使得NC始终停留在概念。但十年后的今天,高速网络和海量存储技术都增加了好几个量级,或许真的可以大规模地实现应用程序网络化。

然后是Shivakumar的主题演讲,介绍Google API、Google Web Toolkit(GWT)和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开发和使用。Google向开发者们提供Google APIs,让他们可以像使用任何一个类库一样简单地在线调用Google服务。这样的开发是非常高效的,Google内部大量使用API平台来开发,使得他们的产品周期总是很快,平均只需要六个月。Google Web Toolkit(GWT)则是让Java像Javascript一样使用Ajax技术。GFS是Google的文件存储系统,能够满足Google的特殊要求,比如大量读写操作、块操作较多等等。Google欢迎开发者们使用Google提供APIs和GWT,并在code.google.com公开了大量源码。

主题演讲之后活动分为两个分论坛进行,一个主讲Google API,一个主讲开源代码。我对Google API比较感兴趣,就选了第一个分论坛,后来意外地发现了我们组的沙师兄也在,没准我们组过两个月也要开始用Google API了。开源代码论坛那边也很不错,请到了Mozilla的开发副总裁Mike Schroepfer讲述Firefox开发,没能参加挺遗憾的。

分论坛有四个专题讲演。第一个专题是安兴华师兄的Google Map API。这是用javascript写成的js类库,让开发者们在自己的网站上嵌入Google的地图。第二个专题是周欣工程师的Google Web Toolkit(GWT),帮助java开发者构建基于ajax的应用。ajax是近年新兴的网页技术,无需刷新就能够修改页面内容,在很多网站上都有漂亮的应用,比如Live Spacec和网易博客的留言框。由于ajax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开发者不得不面对各种浏览器的兼容问题。GWT与其说是类库,倒不如说是个编译器,把java程序编译成javascript,并且能兼容不同浏览器,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不足之处在于ajax动态生成的页面很难被搜索引擎抓取,关心PR的网站需要认真考虑动态和静态页面内容的分配问题。第三个专题是杨骏工程师的Google Data API。Google的API大致分为三类,显示(presentation)、数据(data)和其它。显示API用于页面显示技术,如ajax、Map等。数据API提供数据接口,允许开发者读取和改写Google服务的数据,例如Calendar、Blogspot等。令人惊讶的是所有服务都可以用一个API来访问。与传统的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协议不同,Google Data API基于简单的APP(Atom Publishing Protocol)协议,只有四个标准动作create/retrieve/update/delete和两个数据类型entry/feed,便于普及。由于使用用户数据需要授权,Google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本地和网络重定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第四个专题是Guice开发包,英文讲演的没听懂(汗一下自己),略过不写。所有的开发工具都有Google提供的完整技术支持文档,但是目前很多都还没有中文版本,希望未来会有完整的本地化文档。也可以到相应的Google讨论组交流。

专题讲演的间隙时间溜出会场闲逛,外面的休息间随意地摆放了很多沙发和Google经典的彩色大方块,还有桌上足球和免费餐点,让人对传说中Google轻松的工作氛围心生向往。本来打算听完讲座就赶去17英里走穴,参加班上的K歌聚会,但是某同学坚持要求留下参加最后的鸡尾酒晚宴,理由是既然来了五星级酒店就一定要蹭一顿饭,没准还能遇到李开复照张相签个名什么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明智,晚宴真是太太太太丰盛,太太太太好吃了。港式烧味、碧绿炒鸡球、西班牙羊排、葡萄牙肉肠,好吃的东西数不胜数,我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饱餐一顿。

Google今天的手笔真是豪放,不仅仅是这么一顿丰盛晚宴,更重要的是它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供大家使用,让知识成果造福更多的人。这正是我理想中的互联网分享精神。

浮生难得半日闲

今天搞定了第三篇报告,三万字,然后为毕业论文草拟了提纲,等着师兄明天提意见之后再正式进入论文攻略。这样,今天晚上到明天中午就有半天清闲时间,难得难得,心无牵挂真是爽啊。
先上网晃荡晃荡,挨个blog批阅一番,认识不认识的都去踩一踩。最近把Maxthon调好了,可以上Live Spaces留言,正好趁这个机会批阅灌水。然后玩玩实况足球,巴萨米兰挨个虐,不赢六个不算赢,一定要用门将进个球。对了,明天检查卫生,该大扫除了。书桌都整理整理,废报纸什么的就别留了。阳台上的陈年旧鞋,甭管谁的统统扔掉。扫一遍再拖一遍,厚厚的灰尘使劲铲掉,屋子看起来亮了很多,心情甚是舒畅。我爱打扫皮肤好好,哦哦哦哦~~
话说最近为了赶报告已经积攒了一大堆事儿,趁着这半天闲工夫统统打理。一些同志要入党,更多的同志要转正,我得赶紧看看需要什么材料让他们准备。班级DV又开工了,我负责的剧本也不能拖了后腿,明天加油再写两场出来,让主角痛痛快快地打败大魔头。还有蓝色星空的竞猜,赛季结束了总结也该出来了,该发奖的发奖该吃糖的吃糖。嘿呀咿儿呀,嘿嘿咿儿呀~~

学生节的回忆

早上起来打网球,下午玩游戏并且学习怎么样给屏幕录像,和平常任何一个周六没有什么不一样,略过不表。

到晚上六点的时候忽然记起今晚六点半是我们系的学生节晚会,应该去捧捧场,赶紧收拾书包准备赶去大礼堂。临出门的时候又想,今年的学生节大约仍然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唱主角的,与我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便拐了个弯先去吃饭,然后洗了个澡。赶到晚会现场的时候已经七点半了,迟到一个小时。晚会结束前半小时我提前离场(因为要赶去看曼联的球赛),所以开场和结尾都没有看到。

唯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三学生拍的意识流DV《十》,描写学校里的男男女女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却始终彼此陌生。最后一句话很有些点睛的意思:We stand alone, together. 是不是像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孤独的感觉谁都有,也许在五道口理工学院里这样的氛围更浓一些吧。其它的还有几个话剧和唱歌的节目,台上的面孔或熟悉或陌生,都看得波澜不惊,仿佛是在看别的系的学生节,与我没什么关系。其实说起来我还在总导演组里挂了个名,但是一次筹备会都没有参加过,也就不好意思忝列其中。

现在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打不起精神来。从前那么在乎那么有趣的东西,现在觉得不过如此而已。这周下载了两部游戏,没有心情装上玩;下载了四部经典电影,没有心情打开看。统统束之高阁。想想以前,怎么就能那么高兴呢?

回想起前年的学生节,我刚进学生会做个小部长,负责前期的节目审查和现场的音控。那会儿工作特别有激情,筹备了好几个月,有时候饭都来不及吃也要把节目做好,经常讨论到半夜一两点。晚会当天我提前了五个小时到场,准备场地和音控台,还邀请了好几位朋友去看。从六点晚会开场到十点结束,一直紧张兮兮的。完场之后长出了一口气,觉得完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最后学生会集体跑到西门鸡翅腐败庆功,大家忘乎所以地闹腾,拍着桌子唱歌。那天第一次发现原来严肃的主席同志其实非常恶搞,也是第一次觉得学生会是个融洽奋进的大家庭,始终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特别希望能在学生会和这些充满激情的师兄师姐们一直做下去。可惜几个月后去了香港,错过了换届选举,也就淡出了学生工作。

去年学生节晚会其实是80周年系庆,我是半路加入的,从香港回来的时候筹备工作已经开始了。总导演米导找我负责晚会的一个大类,担子不轻。我想那个学期我还得应付GRE和Seminar,很遗憾地没有答应,只负责我们班的节目。我们班的节目是个话剧,完全不搞笑的那种,我做导演(是不是觉得我这么嘻嘻哈哈的人去执导正剧感觉很诡异?我也这么觉得)。从开始写剧本到上台演出差不多六个星期,每周排练一次,还是挺好玩的。两三个小时的排练,除了正经练一小会儿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嘻嘻哈哈地搞笑。比如有一个镜头是男一号fypp2003和男二号fx吵架之后愤怒地摔门而去,排练的时候fypp2003没找对感觉,摔门之后还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我说你这样不对啊,这哪是话剧分明是琼瑶剧,观众看了会吐的。某人立刻应景地深情款款配音道:紫薇~~我走了啊~~紫薇……大伙儿当即吐得满地狼藉,从此便传出fypp2003和fx的邪恶8g故事,这是后话,按下不表。晚会当晚,我差不多正点到场,忙着招呼演员化妆准备道具,还抽空看了会节目。我们演出的时候灯光出了点小事故,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把故事讲清楚了,算是及格了。晚会结束后我没有参加庆功,因为觉得已经没有激情和一大群认识不认识的人去疯上整晚。

今年的学生节基本没我们毕业班什么事了,老规矩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隔壁班自己另行组织了一台毕业晚会,我们班则筹拍一部DV(或者叫做电影?),都没有在学生节上出节目。只有ray、Leo、fypp2003、zf2211、azzuro他们几个以个人身份参加了一些节目。我一个人跑去看,然后一个人走掉,像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没有看到开场,也没有看到结尾。快走的人了,何必去凑那个热闹呢。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每年一次的学生节,总是在四五月的大礼堂,办一场三个小时的晚会,唱歌小品放DV。学生节始终是学生节,三年来雷打不动。而我改变了很多。从前年的下午去凌晨回,到去年的准时到准时走,再到今年的没头没尾;从前年审查全系的节目,到去年只负责自己班的节目,再到今年一个人去看。对学生节的热情越来越少。就像这四年生活的缩影,刚进校的时候朝气蓬勃,现在常常需要费力地找事情来打起精神。在五道口理工学院的四年,是快乐的四年,也是郁闷的四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碌碌之中锐气一天天的消失,尤其是在经历了去年夏天四处碰壁的推研后,更是觉得两手空空心中惨然。今晚跟某mm说我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打网球、学习录像、看晚会和督战球赛,伊由衷地赞叹道大四生活真是充实啊。我说你一小P孩怎么可能理解我们这些即将被母校扫地出门的人的心情呢。

记得刚进校就有N多老师和辅导员说我适合从政。我对从政没什么兴趣,倒是很喜欢做学生工作。某师兄指导我,大一在底层积攒经验,大二进系学生会,大三争取到主席一级,大四可以继续往校会发展。这个计划很有可行性,可惜因为我去香港交换而中止。从香港回来之后忽然不再想做学生工作,白身至今。先是米导找我帮忙筹备学生节晚会,再是ryo01找我进团委帮忙,可惜都没能答应,至今觉得很是对不住人家。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四年来错过了许多人许多机会,很是遗憾。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虽然也许仍然抓不住仍然会错过,但至少可以选择不要伤害别人。

就此打住吧,不想纠缠于回忆的话题,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茫然若失。说点别的。今晚足总杯曼联输了,让我很郁闷。不过总算还是有两个好消息。一是看球的时候忘了锁车(一个月内的第二次),过了三个小时出来一看居然没被偷。二是诺顿最近在中国破坏了上百万台电脑,恰好我的诺顿在几周前刚刚到期,被禁止在线升级功能,从而躲过一劫。这证明我最近rp不错。

困了,就写这么多吧。倒头就睡其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SillySnail于2007.05.19夜

毕设的日子

工作日

08:00 醒
09:00 起床。如果心情好就下楼去吃早饭,
09:30 准备上课或者在寝室玩游戏(大多数情况是后者)
12:30 吃午饭。食堂已经腻了,每天都没什么创意,不是煎鸡饭就是肥牛饭。心情好的时候抓一瓶脉动
13:00 吃完饭接着玩游戏
14:00 睡午觉
15:00 去计算所做毕业设计。项目已经做了一个半,三份报告加起来差不多有四万字吧。这周末开始写论文
18:30 到计算所楼下的成都小吃吃晚饭。饭后步行回到所里(9层),消食。
19:00 晚饭后例行上网闲逛,看看自己的blog有没有留言(大多数时候结果令人失望),处理今天的邮件
19:30 继续做毕业设计
22:00 所里的大爷开始赶人,收工回家。心情好的时候会在路上抓一个煎饼
22:30 回到寝室,吃点宵夜
23:30 准备睡觉


周末

09:00 起床。如果天气好就去打网球
12:00 打完网球吃午饭,输球的人负责买饮料。上周日我一天里喝了五瓶脉动,免费饮料真是爽啊
13:00 回寝室玩游戏。上周末把仙剑二通关了,现在没什么可玩的,无聊中。
14:00 睡午觉
16:00 起床,如果有人报告就去游泳,没人报告就继续玩游戏。
18:30 吃晚饭。食堂
19:00 晚饭后例行上网闲逛,看看自己的blog有没有留言(大多数时候结果令人失望),处理今天的邮件。周末一般会开QQ和MSN,不隐身。
01:00 准备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