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4日

老特拉福德的愤怒

7:1,今天凌晨残阵出战的曼联以创纪录的比分把罗马人赶回了老家。七个酣畅淋漓的进球,打出了曼联的霸气。印象中上一次大比分胜利,还是七年前6:1战胜阿森纳。是什么,让疲态尽显的老特拉福德充满了昂扬的战意?

时间闪回到一周前,在那场以多打少的比赛中,塔代伊和武切尼齐分别建功让罗马2:1击败曼联。赛后则爆发了曼联球迷被警察殴打、被主队球迷刺伤的惨剧。从那天起,曼联全队上下就憋着一股劲,要在主场狠出这口恶气。如果你认为仅仅因为输一场球就让曼联上下抓狂的话,那么你太看不起曼联了。曼联从来都不是输不起的球队。恰恰相反,老特拉福德是全欧洲对客队最友好的球场。四年前罗纳尔多在老特拉福德上演帽子戏法,全场球迷起立为他鼓掌。两年前穆里尼奥率切尔西提前夺冠,迎接他的是曼联球员的列队掌声。但曼联无法接受这样的失败。裁判掏出牌子,警察举起棍子,球迷亮出刀子,绝不应该是永恒之城的待客之道。

罗马人大抵没有见过愤怒的曼联,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挑衅。诚然,连续的一周双赛让曼联全队的体能逼近极限。但罗马人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这意味着任何阿猫阿狗都有资格来踩上一脚。惹恼一只狮子是危险的,遑论狮子中的魔鬼。重伤的球迷让曼联愤怒,更让人愤怒的是意大利人毫无磊落可言的行事。意大利人向来没有对外认错的习惯(蜗牛对意大利从来没什么好感,虽然好哥们儿SCHFAN和azzuro都是米兰扇),去年夏天马特拉齐挑衅齐达内后始终不肯承认自己说过什么。如果说那是个人行为,不具有普遍意义,那么上周的惨案发生后,意大利上下从政府到媒体的一致态度,则结结实实地让所有人都感到寒心。他们不但不对客队球迷的遭遇表示安慰,反而竭力为暴行辩护,矢口否认警察殴打球迷,并指责曼联的安全提醒是导火索(赛前曼联曾提醒随队球迷不要去当地球迷聚集的地方)。这样颠倒黑白的态度让人觉得像是吃了只苍蝇一般,十分恶心又吐不出来。怎么办呢?没什么可说的,那就痛打一顿吧!对付野蛮球队最好的方式,不是比他们更野蛮,而是把他们的球门打成筛子。为了所有躺在医院的可爱的球迷们,今天我们用纯粹的足球把这些只会靠警棍和小刀吓唬人的家伙赶回老家去!

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关于web2.0的一点想法

web2.0这个概念现在炒得很热。前些天参加创业课程的小组讨论,听着各位打算创业的同学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的创业计划,搞网络的无一例外地声称自己走web2.0路线。web2.0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说实话蜗牛也不太明白,因为没见到谁给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粗略的说,就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IPv6构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的传输层,web2.0则构成了应用层。

web2.0有些什么特征,这也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是多中心。第一代互联网是单中心的,也就是一台服务器对应很多客户端,信息集中在极少数服务器上,例如成千上万的网民都涌到新浪去看新闻,大家都看同样的内容。而在多中心的web2.0,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最典型的应用就是blog,写的人是小众,看的人也是小众。新浪的博客频道只花了一年时间就让流量超过了积累了八年人气的新闻频道。这项特征已有共识,蜗牛不再赘述。

除了多中心之外,蜗牛觉得web2.0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真实化。

过去我们常说,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它是平行于现实社会的另一个社会。网民们在网上用一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但随着web2.0的逐渐普及,它对现实社会的结合力越来越强,人们可以上网买书、订餐馆,可以做任何在真实社会的事情。这使得虚拟社会逐渐走向真实化,成为现实社会的一种资讯沟通补充,而非一个独立的社会。

在过去,网民很好的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尽力把自己的网络身份与真实身份完全分离。是否泄漏个人隐私成为评价网络软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那时候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匿名性是网络交流的基础。2005年3月,水木清华BBS强制推行实名制,导致大部分网民愤然出走另组水木社区。而今天,网民们更热衷于把自己的现实生活映射到网上,例如近几个月流行的晒工资现象。而校内网、占座这一类的实名交友网站则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在过去,网民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使用代理等各种方式来隐藏自己的IP地址,以免泄漏居住位置。而今天,网民争先恐后地在Google Earth上找自己的家并贴在论坛上。不少写blog的同学在"博客地图"上登记,告诉每一位访客自己住在哪里,并看看自己周围还有多少个blogger。

在过去,blog不写个人生活,不写真实身份。当然,在完全匿名的保护下,偶尔写一些个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反正没人知道你是谁。而今天,blog的现实化实名化趋势非常明显,虽然很多人仍然不会写出自己的名字,但是或多或少都会贴出自己的玉照。昨天,我很惊讶地在某mm的校内网实名blog上看到了伊的罗曼史。而在以前,自爆八卦这种事情必然是匿名写作,而且会给所有人改头换面,比如叫他们方片七什么的。

目前,匿名性仍然是网络的主要特征,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过去我们披着马甲上论坛骂人,今后也不会用真名上论坛骂人。但蜗牛相信,真实化会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它是好是坏,蜗牛也说不清楚(当然作为水木的老水车,我应该坚定地站在反对的一方),只能说这会是网络社会从一个带有游戏性质的虚拟社区过渡到真实社会的一个辅助手段的必经过程。

这个趋势对蜗牛(一个有志于成为IT民工的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它也许意味着互联网将从一个烧钱的概念板块成长为一个有成熟盈利模式的真正的商业。

以前的消费者在网上的花费很少(除了被电信剥削的接入费用),网络的虚幻性使得消费者几乎没什么热情投入消费。譬如说花钱买一幅比鼠标还小的QQ秀,只能在半年里供给你那百十个网友偶尔瞟一眼,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值得。
而现在的消费者将会把生活中的事情搬到网上进行,省时省钱。譬如买书,我若是去第三极图书城,吭哧吭哧蹬了半个小时自行车,找了一个小时没找到,吭哧吭哧再蹬回来,多郁闷。若是去当当网买书,几分钟就搞定了,直接给送到我府上来,多方便。再比如交水电费,每个月得自己爬梯子抄表,然后等在家里恭候收费员上门,若是能在网上银行直接划帐,岂不是省了很多事。想想看,有多少人需要买QQ秀?而有多少人需要交水电费?概念股和蓝筹股的差异就体现在这儿。

那么,如果蜗牛的预测是正确的,互联网将成为现实社会的有效补充,搞网络的人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是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这是一切的基础。然后要开发一系列专门针对实名用户的服务。目前配套的网络服务还很少,这里头大有可为。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校内网和占座网为例,虽然它们的招牌是实名交友社区,但仔细一看,除了要求用户实名注册之外,配套服务没有什么新意,仍然是个人资料+留言+blog+照片,与匿名社区MSN并无二致。web2.0具体怎么做,说实话蜗牛还没想清楚,现在也没几个人能看明白。这方面目前已经有了很多尝试,谁都不知道哪条路能走通,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总能有一条路走通。

2007年4月4日

愚人节玩笑:下午飞意大利

跟着老板去罗马开个会,搜索引擎的某某年会什么的。今天下午出发,下周五回来。据说行程安排得很满,顶多运气好能顺路请个假去奥林匹克球场看曼联的比赛。手机肯定是用不了了,有事发邮箱吧,sillysnail at gmail.com。

有人要帮忙带东西不?除了奢侈品什么都行,奢侈品的海关税比较重。

Update 2007.04.01.23:59 上面写的统统是胡说,谢谢susan、arielfairy、书海醉儒、Mavis和Jerry Wang的善意配合,愚人节快乐:)

第一天上工

今天开工。

老板出差了,先跟着组长混。组长帮我找了个工作位,开通了出入卡和邮箱,然后大略讲了讲现在的研究方向和进展,算是熟悉熟悉环境。本以为会从文献调研开始,没想到组长一下子塞过来一本《编程规范》,说是组里工作紧张,我就从实际操作开始做吧,过些日子再慢慢看文献。这两天主要就是看编程规范,周四就要开始接手编程工作了。

另外还要抓紧时间复习统计力学。当初老板收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正在做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是利用统计力学原理解决大规模搜索问题,希望借助我的物理背景帮助他完成这个项目。昨天拜见老板的时候,他特别叮嘱我带上统计力学书来上工,估计会有一大堆的提问,我要好好准备一下才是。

在学校的最后一学期了,打算赶在彻底沦为打工仔之前抓紧时间学点东西。这学期给自己排了五门课,四门专业课和一门商业创业课,正好把上午都占满。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去计算所干活儿做毕设。晚上呢?今天问了问组长,说是下午六点收工,如果想加班的可以自由留下。我心说谁想加班啊,肯定到点就走。组长接着说学生们基本上晚上都留在所里。我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看来这个所的学生都很玩命,我也不能落后啊。到了晚上,吃完晚饭回到所里一看,果然,老师们全都走了,学生们一个不落,都联机玩游戏呢,啧啧。

毕设开题

开学第一天,兴冲冲地去找老板开题,准备做毕业设计。

在一个从未做过毕设的学生脑海中,本科毕业设计是非常神圣的。曾听说,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发表后,应该已经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中小有名气。作为其前驱的本科毕业论文,自然也应该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开发潜力。而开题的过程,则必定是师生诚恳地促膝长谈。先由导师高屋建瓴地勾勒出本领域过去三百年和未来三百年的发展道路,敏锐地捕捉到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潜在突破口,一一指出适合的研究题目。随后心悦诚服的学生在其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作为踏上研究道路的第一步。

但现实和理想总是有一点差别的。下午拜见老板的时候,老板说:来毕设啊,好啊好啊。我这儿正有个项目缺人手,你来帮忙吧,就算你的毕设了。

嗯,毕设就是打工。

又回北京了

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去年2月1号写过一篇《回北京了》。去年比今年早了一个月返校,因为赶着上新东方。今年比去年晚了一个月,因为实在不想回来了。

昨晚(确切的说是前晚,3月3号)回到北京。一落地就遇上下雨,然后下雪,冷的猝不及防。行李有两口大箱子,老妈临走前担心我拎不动叫我打车。我一想北京出租车又涨价了,从机场到学校估计得一百上下,还是搭大巴自己扛回去好了。反正不太沉,两口箱子加上背上的背包一共不到五十斤,比前年从香港回来时候的行李轻多了。何况还有老妈的好主意,弄了几条湿毛巾作把手,可以方便地拎起大纸箱。

mm问我,为什么每次回北京都买晚班机票,打车多不方便。我说,一到学校就可以倒头睡觉,正好倒时差。

其实所谓时差,并不是简单的十点起床变成八点起床,更多是心理上的。每次放假回家和开学返京都能感觉到强烈的反差。那个前一天还在北京北郊为听不懂课而苦苦挣扎的底层学生,后一天就以名牌大学有为青年的身份心安理得地接受成都某大院里懵懂中学生们景仰的目光,甚至可以偶尔扮作成功人士悠闲地弹钢琴品红酒。待到两个月后返京,又瞬间被打回原形:依旧是一个惊惶的小孩,在扑面而来的沉重青春面前不知所措。

刚才看到exceedfang师兄当年的总结,深有同感。身处在牛人群中,听不懂讲课也听不懂同龄人的高谈阔论,这种无处不在的绝望,也伴随了我整整四年。不同的是,他经过四年的磨练已经成长为物理系一大牛人,而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交叉推研,换了个专业,并不像别人所想的那样是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明朗,而是走投无路之下无奈另投他路。计算机这个方向能不能走通,我自己心里也没底。这学期先弄好眼前的毕业设计吧。至于未来和前途,现在看起来还太茫远。临行前妈妈说,期望能早日看到我的 paper。我苦笑,心里感到很是对不住妈妈。

到现在,回到北京已经过去24小时了,心里仍然觉得空荡荡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也许下次应该坐牛车。

时尚女魔头

先打个广告:sillysnailmm的blog已经从长达一个月的服务器崩溃事件中恢复过来,现在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欢迎各路朋友前往批阅灌水。下面开始写blog.

前些天和mm一起看了部新片叫The Devil Wears Prada,中文译作《时尚女魔头》或者《穿普拉达的女王》。这个名字挺有意思,不幸的是这部片子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名字。我比较土,看到巴黎时装展就忍不住cut掉了。下了两个小时,就看了二十分钟,挺亏的。

不过也不算完全没有收获,至少让我这个土人大概知道了时尚是怎么一回事。我发现时尚业是个很有趣的行业,例如男设计师看起来多少都有些像gay。它最有趣的在于每年春天都会弄个流行趋势发布会,告诉消费者今年该穿什么,这是它区别于其它所有行业的标志。其它行业的规则是,消费者喜欢什么,制造商就生产什么。而时尚业则是,制造商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