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去年2月1号写过一篇《回北京了》。去年比今年早了一个月返校,因为赶着上新东方。今年比去年晚了一个月,因为实在不想回来了。
昨晚(确切的说是前晚,3月3号)回到北京。一落地就遇上下雨,然后下雪,冷的猝不及防。行李有两口大箱子,老妈临走前担心我拎不动叫我打车。我一想北京出租车又涨价了,从机场到学校估计得一百上下,还是搭大巴自己扛回去好了。反正不太沉,两口箱子加上背上的背包一共不到五十斤,比前年从香港回来时候的行李轻多了。何况还有老妈的好主意,弄了几条湿毛巾作把手,可以方便地拎起大纸箱。
mm问我,为什么每次回北京都买晚班机票,打车多不方便。我说,一到学校就可以倒头睡觉,正好倒时差。
其实所谓时差,并不是简单的十点起床变成八点起床,更多是心理上的。每次放假回家和开学返京都能感觉到强烈的反差。那个前一天还在北京北郊为听不懂课而苦苦挣扎的底层学生,后一天就以名牌大学有为青年的身份心安理得地接受成都某大院里懵懂中学生们景仰的目光,甚至可以偶尔扮作成功人士悠闲地弹钢琴品红酒。待到两个月后返京,又瞬间被打回原形:依旧是一个惊惶的小孩,在扑面而来的沉重青春面前不知所措。
刚才看到exceedfang师兄当年的总结,深有同感。身处在牛人群中,听不懂讲课也听不懂同龄人的高谈阔论,这种无处不在的绝望,也伴随了我整整四年。不同的是,他经过四年的磨练已经成长为物理系一大牛人,而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交叉推研,换了个专业,并不像别人所想的那样是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明朗,而是走投无路之下无奈另投他路。计算机这个方向能不能走通,我自己心里也没底。这学期先弄好眼前的毕业设计吧。至于未来和前途,现在看起来还太茫远。临行前妈妈说,期望能早日看到我的 paper。我苦笑,心里感到很是对不住妈妈。
到现在,回到北京已经过去24小时了,心里仍然觉得空荡荡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也许下次应该坐牛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