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5日

开始做seminar


Mail


这个学期报了seminar,也就是进实验室跟导师做些小研究实验。下午去纳米中心参加第一次组会,听boss讲了一下发展方向。大体上来说就是要用碳纳米管的特殊性质来做场发射。听起来挺深奥的,其实一个主要应用就是显示器。



组会记了一大堆笔记,充斥着各种各样看不懂的术语。内事不决问词霸,外事不决问google,慢慢啃吧。这学期有得忙了,争取能做出点小东西。



 



PS:今天拼尽rp选上网球课,尘封了三年的网球拍终于该出鞘了。



2006年2月20日

海底捞归来


Mail

昨天和吕皮一起去蹭Mavisbg,在传说中的海底捞。以前很早就在水木Food版上听说海底捞生意如何如何好,所以早早的订了座下午五点就杀进去。



海底捞是地道的四川火锅,从老板到厨师再到服务员都是四川人,味道自然不摆了,服务态度也硬是巴适。一进门就有服务员送上眼睛布擦眼睛,门口还有免费擦鞋。端上来的锅底都是清水,服务员当着我们的面撕开两包底料放进锅里面。点菜之后不一会儿就端上来几大盘菜,我们一看盘子大得惊人赶快跟服务员说太多了吃不完,服务员二话不说就给我们全都换成半份小盘。我喜欢吃饭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手边方便发短信,服务员看见了马上送了个透明塑料袋来装手机,免得溅起油了。我们吃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吃完了一出房门吓了一跳,门外的走廊上坐满了两排长凳,全都是等位子的顾客。几个服务员忙着穿来穿去给每位等位子的客人端茶倒水,还免费提供跳棋、扑克打发时间。所以尽管正是七八点的高峰时段,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有座位,但是那些顾客一点都不显得着急。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号称北京最佳KTV的钱柜,同样是生意火爆,但对待顾客的态度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上次蜗牛mm来北京,我们约了几个朋友去钱柜K歌。明明一大早就预约了的,去到那里还是得在大厅排号干等。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根本没有服务员过来问一句,连一口水都没有送。反正钱柜客源好,店大压客,愿等就等,不等拉倒。从这方面看,台湾人确实不如四川人会做生意。


2006年2月14日

情人节快乐


Mail

祝SillySnailmm今天开开心心。祝愿所有朋友情人节快乐

不乱花钱


Mail


在对待消费的问题上,我一向是主张比较节俭的。倒不是我有多么高尚,坚持了老祖宗的传统美德。我只是觉得不应该乱花钱,尤其不应该乱花父母的钱。



老爸老妈辛辛苦苦养了我十八年,终于给塞进大学里了。按说都孩子都成年了,大人也就不用操心了。可现在的大学生都没啥经济收入,还得继续靠老爸老妈每个月寄钱过活。想想其实挺难受的,自己都已经二十一了,不但不能回报父母,反倒成天向家里伸手。虽说现在的大学生经济独立的没几个,不能强求每个人都不向家里伸手,但至少应该懂得节俭,知道乱花钱是不对的。我平时生活尽量不乱花钱,仍然免不了有时候觉得挺惭愧的。要是赶上一个月乱七八糟的事情比较多,哗哗哗地花了很多钱,就会感到更惭愧了。父母辛苦挣的血汗钱,被我忽啦一下就给扔出去了,心里能不难受嘛。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有很多人心安理得地挥霍父母的钱。做人得讲良心,父母给你钱供你上大学,那是因为他们爱你,不是因为欠你的。你小子要是自己挣钱了爱怎么花怎么花,可你现在是花父母的钱,怎么就能那么理直气壮呢?



2006年2月12日

IE7,LiveMail和WLM



昨天装了IE7.0 beta
2
,用起来还是挺舒服的。技术上比较欣赏的两个进步,一是支持多标签,就像MaxthonFireFox一样方便地把所有页面集中在一个窗口处理,以后上网不再需要开一大堆IE窗口。并且有一个有意思的新功能Quick
Tabs
,把当前打开的所有网页平铺观看(如图2)。二是整合了RSS。对于我这样每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朋友们的blog有啥更新的人来说,RSS阅读器自然是再需要不过了。以前只能用第三方软件或者Maxthon插件看,现在整合到了IE里面,提取和刷新都更加方便了(如图1)。还有一个细小但是很舒服的改进,把默认字体从呆板的Times New Roman改成了圆润的Tahoma。其它的深层技术我还没来得及慢慢挖掘,总的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基本上可以用它代替Maxthon



 



觉得自己最近升级成癖了。先是乘着微软的东风,把25Mhotmail升级到2GWindows Live
Mail
,把MSN
Messenger
升级到了Windows Live
Messenger(WLM)
。然后一听说Gmail要推出chat功能了,又屁颠屁颠开通了Google
Talk
,试用之后觉得比花里胡哨的QQ强多了。今天上网看到Google推出邮局服务,想都不想就立马跑去登记。前些天申请的不太爽,给的邮箱不支持pop3远程登录,每天大老远上web看信挺累的,换成支持pop3Gmail就再好不过了。



 



写了半天,怎么看都像是IT的新产品展销会。其实我不是搞IT的,只是一直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新玩意。常用的软件比如MaxthonQQ都会每个月升级,新出的游戏也会抢先下载来玩。这样的习惯我也不知道好不好,说得好听点是积极追求新技术,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赶时髦。老罗今天上课讲了个句子。Fashion is
partly a search for a new language to discredit the old, a way in
which each generation can repudiate its immediate predecessor and
distinguish itself.
为什么年轻人总喜欢赶时髦呢,很简单,无非就是为了证明咱们这一代与上一代是不一样的。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喇叭裤,到了八十年代迅速沦为老土鳖。到了21世纪更加严重,女生们恨不得昨天买的衣服今天就扔掉换成新的,男生们恨不得微软和Google每天都出新版本。



 



这样的时髦归根到底还是叛逆的心态在里面。老罗说,年轻人渴望掌握社会,但是一时半会儿难于达成,所以通过时髦的形式来颠覆传统,以表达对这个中年人掌控的社会的反抗。我从小就很叛逆,整天和老爸老妈顶嘴对着干。后来懂事了,知道这样不对,于是换了种方式,不折腾老爸老妈了整天折腾电脑玩。我以后要是有小孩,就从小教导他虐电脑,把叛逆的情绪都宣泄在无害的途径上,免得到了青春期天天和我顶嘴。



2006年2月9日

也谈未来



刚才在鲁达的space上看到他写的一篇《未来》,颇为深刻。虽然明天还要去新东方上课,现在仍然忍不住想要写一点。


在小的时候,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憧憬,比方说想当科学家、医生、军人什么的。可究其出处,无非是看了一本精彩的人物传记,或者源于大人的一句玩笑话。无论如何,童年时候的这些纯朴而泛泛的想法,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一无所知的基础上的,并没有什么具体明确的方向。很少有小孩子的理想是想要当凝聚态物理学家或者心血管外科医生。孩子们相信,未来总是有无穷多的可能,在前面不远处等着我们一把全部抓在手心。


随着我们慢慢成长,慢慢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慢慢认识自己。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并非万能,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微弱,意识到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我小时候曾经非常想参军,不料上学之后发现体育连及格都很难,于是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知道有些梦想终究只能是梦想而已。我们一路走,一路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像一个园丁一样小心地修整自己的道路。未来的目标逐渐细化清晰的过程,也是它逐渐狭窄的过程。虽然放弃一些理想令人伤感,但这是让我们接近最终理想的唯一途径。


上了大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更加尖锐。高中时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冲过独木桥,鲜有人想过冲过独木桥之后该做什么。直到我们仓促走进大学的校门,被突如其来的自由打了个措手不及,才开始认真冷静地思考自己的道路。大学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只是一盆冷水,把我们彻头彻尾地浇醒。就像鲁达所说的那样,让我们看到社会的现实和残酷。一开始还觉得自己是个学生,能在象牙塔里无忧无虑地呆几年,闯荡江湖的日子还早着呢。可有一天猛然发现所有人都在积极地准备着将来的发展,出国的考研的进实验室的各人都是一通忙活。这才意识到社会的大门就在前面,没有准备好的人就可能被淘汰。这时候的我们,是最迷茫的。大家都在思考,什么是人生价值?怎么样才算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和家人,并且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这就很有价值了。至于名利,以及别人的眼光,我并不特别在意。或者至少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在意。



一方面,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钱没什么兴趣的人。SillySnailMM曾经问我,如果我们以后每个月只能挣一千块怎么办呢。我说一个月拿十万块就过十万块的日子,拿一千块就过一千块的日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少吃一顿必胜客又不会死人。生活就是生活,是我自己的,不是秀给别人看的。我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养家,无论挣一千块还是一万块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尤其是在物质方面。挣点小钱能养家就够了,不需要太多。随遇而安吧,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欣然接受。社会的竞争虽然残酷,但我不和你们争来争去,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是反过来,要是我一个月挣好几万,我反而会觉得局促不安:我一个人拿了这么多,别人怎么办?时常陪老爸老妈应酬,有时会遇到几千块一桌的昂贵宴席,总令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觉得,有那么多穷人吃不起饭,我们在这里铺张浪费简直是犯罪。我想将来我自己一定要尽量避免这样的奢侈(如果我奢侈得起的话)。要是实在避不开,我要求自己铺张了多少钱就得捐多少钱,良心上才能过得去。



另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能有自己坚持的人生定位。不因为他人的讥讽而自卑,不因为他人的赞誉而飘飘然,也不因为他人过多的期待而倍感压力。当我感到失望与挫败的时候,能及时地用理想与爱来对抗。



像所有的狮子座一样,我也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这种尊敬并不需要来自于很高的社会地位。恰恰相反,我对那种只敬罗衣不敬人的家伙向来嗤之以鼻。我想,给予别人真诚的帮助,同样能得到尊敬。我愿意真诚地帮助身边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这能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2006年2月6日

电子邮件发布


Mail


MSN
space
的“设置”里面发现了一个“电子邮件发布”,觉得很是有趣。发布blog不需要登陆space,只要发封email过去就行了。
这个小功能真不错,挺方便的。在清华我没法直接连上国外的网站,每次登录MSN都得通过代理曲线救国,挺麻烦的。代理速度慢且不说,还常常丢失cookie导致不能登录,所以隔几天就得换新代理。现在好了,发个email轻松搞定,省事省心。就像一个听话的小秘书,咱说啥伊就写啥。您现在看到的这篇blog就是我用email发布的,看起来和我亲自发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一行多了"Mail"小标志,提醒访客们这是秘书写的不是老板亲笔,有啥问题别直冲着老板去。



 



2006年2月5日

GRE数学


新东方有一条校训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同学认为,只有先让学生绝望,再用希望去刺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这个为富不仁的家伙总是有一大堆挨千刀的理论。)作为领军课程的GRE班只用了短短十天就完成了第一步:让学员从confident到frustrated再到desperate。然后伟大的Redondo老师就会恰到好处地出现,披着天使一般的外衣开讲GRE最简单的数学部分,让我们重新捡回信心。于是第十天成为所有GRE班的人气转捩点,之前大伙儿还都意兴阑珊昏昏欲睡满脑子充斥着逃课劫杀俞敏洪的神圣念头,之后瞬间神情振奋双眼放射出绿光,带着牛刀杀鸡的浩然正气,仿佛看到了雪片般的offer就在教室门口招手。


与词汇、类比、阅读的变态题目相比,GRE的数学部分实在是弱智到了极点。无非就是等差数列、因子分解一类的题目,顶多加一点脑筋急转弯,这点可怜的东西在聪慧过人的中国学生眼中就跟范伟的智力题一样。既然人家好意送分,咱们就不客气了照单全收。水木某水车说,这GRE的数学部分咱要是考不到750(满分800),没准就被ETS当作印尼学生了。



2006年2月3日

熟词僻义


这几天的词汇和填空课常常会遇到熟词僻义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会停下来说,提醒大家注意啦,这个词在这里不是我们常见的A意思,而是比较生僻的B意思。那些所谓的僻义B我好多都知道,倒是老师认为大家都知道的熟义A我却有N多没有见过。比如今天的填空课,老师就说注意啦注意啦这个gravity不是常见的“严肃”而是“引力”的意思。我心里就想,老师说反了吧,“引力”谁不知道啊,“严肃”的意思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后来又遇到几次,像damp啦matrix啦什么的,我都只知僻义不知熟词,不知道是不是平时看的东西太偏了。

2006年2月2日

回北京了


昨天回到北京,今天开始接着上新东方的GRE班。想想真是无辜,别人都活蹦乱跳的呆家里过大年,我们一群苦孩子得背井离乡到这苦寒之地来接受俞敏洪的经济剥削和精神摧残。阅读和argument课还不太难受,每天读几篇晦涩的烂文章,写一写乱七八糟的argument,也还是比较好过的。这所谓的argument往好听了说是逻辑分析写作,其实就是四川人说的扯皮。你说这样这样好,我偏要抬杠说哪里哪里不好。咱们虽然自己没那本事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拆别人的台还是没啥问题的。


难熬的是填空和词汇。老师们拒绝接受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背过红宝书的事实,仍然一如既往地假定我们都能把红宝书倒背如流并且熟知“亚当和蚂蚁都很固执”之类的诡异定理。结果就是我们每天被铺天盖地的生词轰炸,一道词汇题从题干到选项没一个字认识,比那七天憋出六个字的老太太还郁闷。生词不认识,自己查查韦氏词典叹一口气也就罢了,偏偏老师还来撒一把盐说,这道题太简单了咱们跳过去吧。于是不少人都怀疑自己从来没学过英文。还好自封为国际主义战士的罗胖子同学比较仁慈,坚持不懈地在填空题间隙讲笑话(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google查“老罗语录”),为我们保留了少许人生的乐趣。


寝食里六个人一快儿上GRE,算是罕见地密集。大伙儿白天一起受虐,晚上一起玩balance,倒也热闹。要是人能再多一些没准就天天晚上杀人了。等到过几天放晴了风小一些,就拉一帮人到未名湖滑冰去。